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坐等春天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日志

 
 

【六月专题】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宝鉴赏之009:师趛鬲  

2012-06-08 11:31:43|  分类: 藝術史·宮廷·探索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六月专题】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宝鉴赏之009:师(走+金)鬲 - 大同世界 - 江南一舟:為思想與學術的一生!

 

【六月专题】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宝鉴赏之009:师(走+金)鬲 - 大同世界 - 江南一舟:為思想與學術的一生!

师趛鬲

晚周(1000  B.C.一77l  B.C.)

通耳高50.8厘米

高至口沿42厘米

口径47厘米

总宽57.6厘米

重48800克

 

 本器自名RU(音辱),是一种大型鬲鼎。我们通常所说的鼎,就是指两耳、三足、圆腹的容器。但也有例外。如:扁足圆鼎、三足分裆鼎、代盘鼎、独柱鼎等,都是普通圆鼎的变体。商代中期至西周早期,还流行一种四足方鼎,著名的重达875公斤的“姤戊”(或释“司毋戊”)大方鼎,就是这种形制的代表作。商代的鬲,立耳,袋形腹较深,足短,到商末周初体形已由高变低。西周后期至春秋前期,体形更矮,分裆已近于平底,但有一圈很宽的唇边,且多无耳。但是这时也出现了一些袋形腹的鬲,可能属于一种返祖现象吧?鼎之大者,往往有专名,如镬鼎、鼎升等。本器称作犀,也可能是大型鬲的专名。不过鬲和鼎有分别,但功用很相似,同为煮食器,相当于现代的锅。鬲和鼎在古时代可能同出一源,后来才分家。鬲这种器形到战国晚期就消失了。

 本器是传世“熟坑”。侈口折沿,颈附耳,分裆袋形腹有扉,蹄状足。全器纹饰以“鼓花”(即半浮雕)为主,地饰回形纹,腹部饰六只巨大的回首夔龙纹;造型上三附耳,蹄足。从铭文风格与内容等特征来看,本器是西周晚期制作。

 本器腹内壁铸有铭文五行二十九字。铭文大意是:“在九月初庚寅这个吉祥的日子里,师趛为其已故的父母铸造了这件大鬲鼎。愿其子孙万代永远宝用。”本器是师趛为其父母所铸祭器,因此本器就称为师趛鬲。

 师趛鬲造型雄伟,是一件祭祀重器,饰有巨大兽形花纹,呈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形象。本器是迄今所知铜鬲中最大、最华丽的一件。

 

声明:本文绝大部分图文来自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国宝一百件》一书,部分文字参考了紫禁城出版社“故宫经典”系列图书相关图文,部分文字来自于笔者(均用红色字体标明)。版权归原著作者所有,任何个人和集体不得擅自商业使用,否则后果自负,谢谢合作! 

 

——2012年06月08日于苏州市嘉余坊金太史巷

  评论这张
 
阅读(887)|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