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坐等春天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日志

 
 

【十一月专题:秋意动人】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三)  

2012-11-01 10:11:16|  分类: 藝術史·宮廷·探索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十一月专题:秋意动人】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三) - 大同世界 - 江南一舟:為思想與學術的一生!
 
【十一月专题:秋意动人】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三) - 大同世界 - 江南一舟:為思想與學術的一生!
 
【十一月专题:秋意动人】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三) - 大同世界 - 江南一舟:為思想與學術的一生! 
 
【十一月专题:秋意动人】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三) - 大同世界 - 江南一舟:為思想與學術的一生!
 
【十一月专题:秋意动人】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三) - 大同世界 - 江南一舟:為思想與學術的一生!

纸本  手卷   纵29.5厘米   横1050厘米(全卷)


东南兴会寄蒲墩

——《蒲墩倡和诗画卷》考

文/吴敢

《蒲墩倡和诗画卷》是海外回流的一件珍贵文物,它以诗画合璧的方式向我们再现了一段久为历史湮没的文人往事,其间的诸多细节颇有助于了解明代成化、弘治年间文人真实的生存状况与生活情态。诗画卷无意中流露出的那种平淡清雅的人生襟怀,足以使后之览者抚卷慨叹不已。

诗画卷的引首为明代“吴门画派”的大宗师沈周题写的“蒲墩倡和”四字;其后为其所绘设色盈尺小幅画卷;再接沈周好友、苏州状元吴宽首倡的蒲墩诗一首及跋语;后为沈周和诗三首;再则为吴一鹏和诗一首、贡钦和诗六首并文林、钱昆、吴叙、魏昌、朱祚、徐霆、潘琳、傅谧、龚雷九人和诗各一首;随后又有大学士王鏊题跋一段并吴宽的《蒲墩倡和诗引》一文。卷末则是当代学者、海外知名鉴赏家黄君实先生对于《蒲墩倡和诗画卷》的一段鉴赏考证跋文。通过吴宽的诗跋及其《蒲墩倡和诗引》一文,我们可以知晓“蒲墩倡和”一事的缘起与大致经过: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五月,友人孙希说得到了二个蒲草编成的圆形坐墩,遂转赠吴宽。吴宽欣然接受,喜其饶有野致,而且放置在蔾床上,正好可以在闲坐时安放他的病肘,于是赋诗一首为谢。不料异日,另一位友人何元亨向其“自言墩所从出”(从语气上寻绎,似乎二墩的真实出处是来自何氏而非孙氏),于是吴宽重新抄录了前诗并加以题跋遗之,以平息二友人争墩的风雅事端。其后不数年,孙希说卒于刑部主事任中。而后何元亨因为远授四川庆符县令,感念旧事,于是请吴宽撰文记录,以表明其中缘委(吴宽所撰即诗画卷中《蒲墩倡和诗引》一文)。据吴宽落款时间,可知为弘治八年乙卯(1495)季秋(九月)廿日,距前跋已相去整整十五年。而在此期间,吴宽一时游戏而作的蒲墩诗,由于充分表现出了向往山林自然的闲适情怀,因而广为传诵。虽然此诗用韵颇险,追和颇具难度,一时咏和者还是翕然风随,甚至有“士大夫读之,累和至五六首者”。而这一情景,正可以在诗画卷现存的众多和诗中得到具体的印证。

卷中现存参与酬倡者共有十四人之多,其中不乏《明史》中有传记、当时位居一二品的名公显宦,当然也有象沈周、魏昌之类的隐逸高人。以下略述其事迹行状,以备欣赏者披览之需:

吴宽(1435-1504)字原博,号匏庵,长洲人。成化八年(1472)会试、廷试皆第一,历官至礼部尚书,年七十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其一生行履高洁,诗文敦厚有典则,书法则仿效东坡,著有《匏翁家藏集》。其事迹详见《明史》卷一百八十四列传第七十二。吴宽与沈周平生交谊最厚,二人诗文集中唱和之作甚多。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五十八岁后又号白石翁,长洲相城人。一生隐居不仕,长于诗文,尤工书画,为明中期“吴门画派”之领袖,是中国画史上继“元四家”之后的文人画大师,与其弟子文徵明及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大家”。《明史》将其列于卷二百九十八列传第一百八十六之“隐逸”传中。其事迹详见文徵明之《沈先生行状》(《文徵明集》卷二十五)及王鏊之《石田先生墓志铭》(《震泽集》卷二十九)。

吴一鹏(1460-1542),字南夫,号白楼,长洲县虎丘山塘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历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文端。其事迹详见《明史》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七十九。

文林(1445-1499),字宗儒,洪子,徵明父,长洲人。成化八年(1472)进士,历官至温州太守。与吴宽、沈周相交为知己,惜早卒于官。其事迹详见《吴都文粹续集》卷四十一杨循吉撰《明故中顺大夫温州府知府文公墓志铭》及吴宽《匏翁家藏集》卷七十六《明故中顺大夫温州府知府文公墓志铭》。其子徵明后师从沈周学画,亦为“吴门画派”之大宗师。

魏昌(1412-1495),字公美,号耻斋,吴县人(祖籍河北钜鹿)。其人长身古貌,寡言笑,善鉴别书画及古器物。亦喜为诗,受其舅父杜琼指授为多。杜琼(字用嘉,号东原)是苏州极负盛名的隐逸文人,与沈周的祖父沈澄过从甚密,沈周的伯父沈贞与父亲沈恒亦曾向他问学,所以沈魏二家可谓世交。辽宁省博物馆所藏沈周早期代表作《魏园雅集图》,即是为其所绘,表现了苏州文人在魏昌府中雅集的情景。魏昌事迹可详见吴宽《匏翁家藏集》卷七十三《耻斋魏府君墓表》。

王鏊(1450-1524),字济之,吴县人。成化十年(1474)乡试、十一年(1475)会试皆第一,廷试第三。累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卒赠太傅,谥文恪。著有《震泽集》等。其事迹详见《 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

傅谧,崇明县人,成化十三年丁酉科举人(据《江南通志》卷一百二十六“选举志 举人二”)。

以上七人,都是苏州同乡,显然在此次倡和活动中,苏州籍文人声气相通,起了绝对的作用。

据笔者查考,其余诸人亦多为有功名的才士俊彦:如贡钦,字元礼,安徽宣城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会元。历官文选郎,久掌选事,出知顺德府。诗文豪荡,才情光耀一时,著有《湖亭集》。文坛领袖李东阳以“秋水芙蓉”目之;钱昆,江苏常熟(言里)人,或为钱昌之兄弟行。常熟钱氏一族历史上人才辈出,成、弘年间,钱宽、钱洪兄弟及钱昌之子钱承德(字世恒,号裕轩)以及钱仁夫(字士弘)等人皆与苏州沈周诸人有密切交往;朱祚,浙江海盐人,成化丙午(1486)举人。一试礼部不售,以母老不再行。晚为龙溪靖安令。所著有《拙斋漫稿》、《云谷集》若干卷。举动必书以自考,其自警箴云:“不敢窃道学之名以立异,不敢舍道学之实以苟同。”弘治中尝修县志(据《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五“人物五 儒林上”“嘉兴府”条);吴叙,浙江余姚人,成化二十年甲辰科李旻榜进士,弘治十五年(1502)曾任广东肇庆知府(据《浙江通志》卷一百三十一“选举九 明进士”)。徐霆(江苏常熟海虞人)、潘琳(东吴人)二人,事迹待考。以上六人,从其籍贯看,都是与苏州相距不远的江南一带文人。另龚雷一人,现存有明代嘉靖二年(1523)所刻《战国策》(宋鲍彪注本),署名龚雷,或即其人,故落款标为“后学”,其生活年代当较前述诸人为晚。

当时曾经参与“蒲墩倡和”的文人,或许远不止此数。“蒲墩倡和诗画卷”的最早记录见于晚明清初大鉴赏家朱之赤的《卧庵藏画目》,从中可以发现另外一些参与者:“吴文定公宽蒲墩倡和诗,释元圭、释文洲、怀泉,金渊、倪佐、沙门传灯,后接入石田卷”,很显然,根据朱氏著录可知现今留存之“蒲墩倡和诗画卷”已非其收藏时之全璧,而只是接入的沈周画卷以下之部分。至于朱氏提及的前述六个人的诗作,或许早已损毁或割裂分散,延津剑合,未知尚有期否。由此可知,此次“蒲墩倡和”活动,前后参与者当不少于二十人,虽然规模略逊于后来沈周首倡的“落花诗倡和”,但亦可称得上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江南文坛的一次盛举。其参与者则多为东南文人圈中的佼佼者,且不乏吴宽、沈周的旧雨至交。披览之下,真可谓珠玉荟萃、琳琅满目,故后来的收藏者在卷中钤盖了“江左人文”、“东南之美”二印以赞誉之。

接入的沈周小幅画作,从描绘的景物来看,表现的应当就是吴宽在京城的寓所—海月庵中的场景(据后王鏊所跋“予数往来海月庵,于二墩亦有一日之雅”之语,可知蒲墩放置于海月庵中):树石掩映中一椽小屋,窗牖间一男子正端坐在书桌前,桌上文卷半开,似乎正在凝神构思诗文,其背后则饰有草书一壁,这想必就是吴宽的生活写照;其侧则为敞开的格扇门,门内设有一榻,榻上两侧各置一圆墩形物件,无疑就是此次酬倡活动的主角—蒲墩。画面另一侧则较为虚旷,其间水竹清泠,一小僮正挟琴沿溪桥行来……沈周一生足迹不出东南,从没有到过北京,所以图中描绘显然不是海月庵的实景,而是出自画家的想象营设。此画虽然不是大幅巨制,但笔墨老健从容,极具大方家数,呈现的正是沈周成熟期的典型“粗沈”风格。画上未署年款,笔者查考吴宽行迹,知其于弘治七年十二月八日因丁继母王氏之忧南归苏州守制,故其《蒲墩倡和诗引》一文,落款时间为弘治八年乙卯季秋廿日,正是此期所作。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沈周补添此画的时间甚有可能是在同一年中应吴宽之请而补。另一条佐证是书画卷中有魏昌题诗,而据吴宽《匏翁家藏集》卷七十三《耻斋魏府君墓表》,魏昌“以弘治乙卯七月某日卒”,沈周创作此图的时间显然不会与此相距太远。若以弘治八年乙卯(1495)计,则沈周六十九岁,正是他创作的鼎盛期。画中树石的形态与所运用之笔墨,与稍后(弘治十年丁巳春末)为吴宽所作之《京口送别图》极为近似,显然可以确定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蒲墩倡和诗画卷》中保留了不少明代中期文人的诗作,其中有些甚至可以弥补其诗文集之缺憾,因此极具文献价值。如吴宽首倡之蒲墩诗,收录于《四库全书》本《匏翁家藏集》卷八,诗题为“谢孙希说送蒲团”,其第四句为“块然(缺)付此闲官”,缺第三字,据诗画卷可知此字应为“宜”字;而沈周所和三诗,笔者稽查现存之沈周诗集,均不见收录,可知为诗集漏收之佚诗,故弥足珍贵。文徵明曾评价老师沈周的诗“不经意写出,意象俱新,可谓妙绝,一经改削,便不能佳。”而此三诗正是未经改削的浑成之作。此外,王鏊题跋一文亦未收入其《震泽集》。另外值得重视的是,书画卷中有些文人的手迹流传甚少,有的甚或是传世孤迹,如钱昆、朱祚、徐霆、潘琳、傅谧诸人;又如文林、魏昌二人的书迹也极罕见,都值得什袭珍重。

书画卷上朱印累累,屡经前人收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晚明清初大收藏家朱之赤的多枚收藏印鉴,如“朱之赤鉴赏”(朱文长方)、“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朱文长方)、“卧庵”骑缝印(朱文小长方)等,可知是其心爱之物。朱之赤,号卧庵,约泰昌元年至天启二年(1620-1622)间生,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二年间(1681-1683)卒。安徽休宁人,侨居长洲,故其所蓄书画以苏州、歙州一带为多,一些精品则著录于其《卧庵藏画目》中。藏画目收录有二十多件沈周的书画作品,其间不乏《秦余杭大石图》、《化须疏》之类的赫赫名迹;另外象《卧游册》这样的沈周晚年力作,虽未著录于藏画目中,但也曾是他的藏品。朱之赤称得上是收藏和鉴定沈周书画的大行家,此卷曾经他鉴赏著录,毫无疑问应视为出色之作。朱氏之后,此卷又经多人递藏,卷中有“角荼轩鉴赏章”(朱方)、“鸿年审定”(朱方)等藏印,可见其流传。“角荼轩”是浙江余杭人褚德彝(1871-1942)斋名。褚字松窗,号礼堂,尤精篆刻,有《金石学录续补》二卷行世

鸿宝归来,五百多年前的先辈手泽重现往昔神采,实可谓因缘非浅。稿成,亦步蒲墩诗韵,敬和一阕,以表对前辈风流雅韵之景仰:“展卷当惊迹久乾,底事江南递诗丸?蒲编为爱野人物,匏庵(吴宽斋名)无妨少宰(吴宽时任吏部右侍郎)官。常闭禅关心逾静,新添长物身可安。纷披更倩石田叟,记取幽情墨几团!”

戊子木樨开候,于南山中国美术学院

(本文作者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原文刊发于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考古与艺术的交汇”国际学术研讨会。)



——以上资料归主办方和版权人所有,谢绝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及商业使用,违者必究。

2012112日于苏州工业园区淞泽家园

  评论这张
 
阅读(647)|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